文物爱好者协会博客 –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

釉衣胎骨·捡来的瓷片
文章归档

【釉衣胎骨·捡来的瓷片】定窑

定窑在唐代专烧白釉、黄釉瓷,是宋代六大窑系、五大名窑之一。 其釉面白且略偏牙白色;受黄河冲刷土质影响,胎质出现黄胎。从装饰工艺来说,定窑运用了大量刻花、印花、划花。定窑影响了整个北方地区,与南方的越窑形成了“南青北白”的局面。 北宋灭亡后,大量北…

   1,503   2019-12-08   去围观

【釉衣胎骨·捡来的瓷片】磁州窑

磁州窑是宋元时期中国北方最大、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窑场。 磁州窑特征明显,常见白底黑画花、黑底剔划花、减底剔刻花、戳印珍珠纹等。它属于黄河南北系风格,精细中带粗犷,画工豪放,大拙若巧,与南方景德镇陶瓷的细腻有很大分别。 因其为民窑,不服务于皇室,从…

   961   2019-12-08   去围观

【釉衣胎骨·捡来的瓷片】耀州窑

耀州窑位与陕西省铜川市,唐宋时归属于耀州,故称耀州窑。 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、宋六大窑系之一。在“南青北白”的时代中,显得一枝独秀,最终成为贡瓷“一鸣天下知”。 耀州窑最主要的装饰手法为“剃刻纹”,刀刀见泥,带有北方粗犷的特点。

   857   2019-12-08   去围观

【釉衣胎骨·捡来的瓷片】钧窑

钧窑又称钧台窑,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。 钧窑瓷器常发生窑变,除本色釉外还会变出其他颜色,而钧瓷的名贵正在于其独特的窑变釉色,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,故有“钧瓷无双”入窑一色,出窑万彩”的说法。钧瓷的釉质深厚透活,晶莹玉润,有明快的流动感。明代文震亨…

   828   2019-12-08   去围观

【釉衣胎骨·捡来的瓷片】越窑

越窑位于浙江省境内。陆羽的《茶经》中有说:“碗,越窑上,鼎州次,婺州次,岳州次,寿州、洪州次”,认为越窑适于饮茶。 越窑产品明澈如水,晶盈温润,胎釉之精美工艺也被形容为“薄冰盛绿云”。唐代越窑便已作为贡瓷,史称“秘色瓷”。唐代诗人陆龟蒙在《秘色越瓷》中…

   972   2019-12-08   去围观

【釉衣胎骨·捡来的瓷片】龙泉窑

龙泉窑以烧造青瓷为主,历代依据当时的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,发挥青瓷多变的特性,衍生出众多品种,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、影响最大的青瓷产地。 龙泉窑的鼎盛时期在南宋,也是宋代六大窑系之一。由于龙泉窑融合南北技术优点,烧制温度得以提高,成品瓷化程度高;同时…

   921   2019-12-08   去围观

【釉衣胎骨·捡来的瓷片】景德镇窑

“瓷都”景德镇的瓷窑以烧制青花、五彩为主。在景德镇周边存在着大量使胎更结实的高岭土,这使得景德镇在制瓷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。 元至元十五年,忽必烈王朝在景德镇设“浮梁磁局”,中国的瓷器行业从此形成了景德镇一家独大的局面。明清两代于景德镇设立了“御窑厂…

   838   2019-12-08   去围观

【釉衣胎骨·捡来的瓷片】建窑

建窑釉色为深色系,以“建盏”闻名,造型多为斗笠盏、束口盏。其釉料根据花纹分为油滴、鹧鸪、兔毫、曜变天目及纯黑釉等。其所在地域的土质含铁量高,胎厚实而显黑,俗称“铁胎”,有较好的保温效果。 宋朝时期朝廷、民间饮茶风气兴盛,北宋中期以后更流行一种 “斗茶”之…

   1,358   2019-12-08   去围观

【釉衣胎骨·捡来的瓷片】吉州窑

吉州窑在今天的江西省吉安市,创烧于唐代,盛行于宋朝,是一个有着浓厚地方风格和特色的窑口。 其独创“木叶盏”“剪纸贴花”“仿玳瑁”“虎皮”等极具本地文情雅趣的装饰,是我国瓷器纹饰中的一朵奇葩。 吉州窑的烧瓷技术也受到磁州窑以及定窑的影响 。

   894   2019-12-08   去围观

【釉衣胎骨·捡来的瓷片】德化窑

德化窑瓷质为乳白色,洁白晶莹,釉中细腻而隐现粉红或乳白,被称为“孩儿红”“象牙白” ;外销欧洲的德化白瓷更赢得了“中国白”的美誉。 德化窑产品一般以瓶、罐、杯、盘等日用瓷器为主,也有雕塑艺术的陈设瓷器,多用贴花、印花、堆花等作装饰,但德化窑最著名的产品当…

   1,011   2019-12-08   去围观
加载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