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面有说到,唐至北宋采用单一的瓷土为原料。
什么是单一瓷土?就是由一种土制胎,例如:单一红土胎,单一高岭土胎。
至少在南宋逐渐改用二元配方,提高了胎的可塑性。
那什么是二元配方呢?
《天工开物》提到:
“一曰高粱山,埂米土,其性坚硬。二曰开化山,糯米土,其性较软。两土相合,瓷器方成。”
大意就是,高粱山出埂米土比较硬,开化山出糯米土,比较软。两者合在一起拉胚制胎。
下面为大家介绍两种瓷土。
瓷石:是一种以石英石和绢云母为主题组成的矿石,有很强的可塑性,土内含铁量少,烧成的瓷器温润洁白,可透光。我国南方地区多产瓷石,明代多采用安徽产瓷石。
高岭土:产于景德镇高岭山,耐高温和非常高的可塑性于一体。主要成分是高岭石,色白呈浅灰,无光泽,有滑腻感。
景德镇在明朝所使用的高岭土主要有三个品种:麻仓高岭 明砂高岭 星子高岭
麻仓高岭:行话麻仓土。产于江西麻仓山,质地细腻如蚌粉,以泥料有银星入水为青色最好。元代初年开始开采至天启年间基本挖完,明朝作为官土,价格极高。
明砂高岭:高岭土中最好的土为明砂土其品质为最高,整个明朝期间都有使用明砂土。清代开始使用庐山星子县的高岭土,称星子高岭。
成化、宣德、永乐官窑,胎骨有玉质感为最好。《天工开物》提到胎土淘洗分两步,大概意思就是第一步,在瓷石产地把原料砸碎淘洗,挤干水分后做成砖一样的泥块。第二步,将砖块运到窑厂椿一日然后放入水中,漂浮在水面的都是最细的,下沉的都是粗料。然后把澄出来的细料放在火塘附近,把水烤干,重新放入清水后制胎。还说到一定要注意配比,四六、七三为最好。另外,高岭土比重越大,瓷的品质越好。
瓷器的胎土原料的选择直接影响了器物的品质,这是为明代官窑瓷器断代、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