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物爱好者协会博客 –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

何謂「藝術」?此詞舶自東瀛,據『大辭泉』:「藉特定之材料、樣式以追求、表現美之活動」。然中土本意何如?繙閱故紙得『韻會•蓺』:「才能也」。人之才能,各有所長。古之言藝,必及「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」,皆載以道。故言「德成而上,藝成而下」。

今先論其「樂」,以論藝體緣起。「凡音之起,由人心生也。人心之動,物使之然也。感于物而動,故形于聲。聲相應,故生變,變成方,謂之音。比而樂之,及幹戚羽旄。謂之樂。」此即『樂論』論聲、音、樂之章。由此:樂於比音,音於方聲,聲於動心。樂虽輔以舞,亦出於心。餘藝依「世間種種工巧業處」(『大婆沙』)解,複注流靈源。

藝源於心,然「心」假於「我」可不?不然。依『瑜伽』我爲五陰所造,因不識箇中緣起歸依,未解剎那生滅性及補特伽羅,「能與世間為利樂者。劫轉壞時悉皆滅沒。」(『資糧』),依自而起妄計有「我」。『說文•我』:「施身自謂也。」即闇此義。又因「由我執力,諸煩惱生。三有輪迴,無容解脫。」(『俱舍』)處處惟念自身,爲根生多種煩惱障,若不執我無煩惱。

藝之用就三學言,法華維摩等諸經依維有迦(vyāyoga)體施設成文,增上趣向無上菩提。龍猛亦言「雕畫繡織作等種種事業,能與世間為利樂者,皆亦出生及令建立。」(『資糧』)藉果報相誘等分,循循善導,繼而隨化眾生,濟拔有情流轉之「我」。

如「筏喻」,於山水甚深間度益眾生。若貪耽於為宣勝義諦而假世俗現見之見,不攀緣上溯,則與行舟水中渴死之徒無異。依第二禪等無尋故,畏懼所緣力弱所唯入初禪,多生退轉。合「從門入者。不是家珍。從緣得者。始終成壞。」(『無門關』)

嵇子造『聲無哀樂論』宣「聲體平和」故能「兼御群理,總發眾情」。諸藝染淨二分,依他而起。「如淨眼人遠離眼中眩瞖過患,即此淨眼本性所行無亂境界。」(『解深密經』)客塵無遮真如靈源明皎澈,於不淨業處亦可安止。故須需向內用力、撫掌呵呵入「支脈闇注流」(『石頭參同契』),共趣梵二所揚「正理之光」(『Nostra Aetate』)

https://m.360buyimg.com/babel/jfs/t1/79832/30/24075/229552/63aef898Fb4550279/7b31d9bcd8ddab3f.jpg
推薦閱讀:《史記•樂書》

全站内容,除另外声明外,均默认采用:
知识共享许可协议  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4.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
本文地址:https://blog.xujcmuseum.org/?p=353

35p

文章作者

問:得力菩薩於眾生中,云何應修行?答:諸論及工巧,明術種種業,利益世間故,出生建立之。

文物爱好者协会博客 –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

何謂「藝術」?此詞舶自東瀛,據『大辭泉』:「藉特定之材料、樣式以追求、表現美之活動」。然中土本意何如?繙閱故紙得『韻會•蓺』:「才能也」。人之才能,各有所長。古之言藝,必及「…
扫描二维码继续阅读
2022-12-30